专家提醒:宜加快普及型数控机床的发展

2004-11-30 16:33:00 来源:模具网   
核心摘要:2003年,中国进口金属加工机床41.3亿美元,而同期出口金属加工机床仅为3.79亿美元,占进口的1/10;2004年1-5月,仍以金属加工机床为例,累计进口已达21.4亿美元,出口为1.8亿美元,进出口逆差达19.6亿美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进出口逆差,很多业内人士感到忧心忡忡。自去
  2003年,中国进口金属加工机床41.3亿美元,而同期出口金属加工机床仅为3.79亿美元,占进口的1/10;2004年1-5月,仍以金属加工机床为例,累计进口已达21.4亿美元,出口为1.8亿美元,进出口逆差达19.6亿美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进出口逆差,很多业内人士感到忧心忡忡。自去年以来,欧洲、日本业内人士感到忧心忡忡。自去年以来,欧洲、日本、美国、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的数控机床品牌已对国内机床市场发出了咄咄逼人的攻势。
    以普及型为重点
    不少机床制造商也深知,国内高档数控机床销售渠道都是境外厂商打造起来的,一时很难广泛接受国产品牌,国内厂商惟有自建渠道。一国产机床代理商说,“其实最关键的还在于用户对国产品牌、民族品牌的认知。只有用户觉得国产数控机床产品还不错时,形势才会现转机。”
    已退休在家,仍受聘为中国机床总公司顾问的恩宝贵认为,要想抢回市场,企业自身必须先有个定位。比如数控机床大幅进口的事情,这其中就有很多我们左右不了的东西。利用外资进口的机床整机政策规定是全免关税的。据机电进出口办的数据,1994年利用外资的金额占全年进口金额的2/3。国外企业在中国庙厂,大部分的设备都是进口来的,不仅是零关税,还把自己的机床带入了中国的市场。
    现在有一个普遍现象,一般由用户来指定关键零部件的厂商,包括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等等,而且很习惯地选用国外品牌。总是在于,企业进口零部件是要缴纳关税的,这样的使得国内企业价格优势打了折加。
    “2003年41.3亿美元的进口额说明机床工具产品在中国并不是没有市场需求,关键在于国内企业采取什么行动来加快市场的抢夺。”恩宝贵认为,要想切实地抵制进出口逆差的扩大,宜坚持走普及型和高级型相结合,并以普及型为重点的道路。
    “我个人觉得可能存在一个认识的误区,大家都认为进口机床逐年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高、精、尖高端产品上差距大,因而总强调要加强高端数控机床的开发。”
    “这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作为企业你必须考虑到能获得的效益。”恩宝贵说,现在存在一种现象,产品开发出来了,不能说不够先进,而且国产化离也上来了,国家、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了吗?
    “与其想一步登天,不如务实一点,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一点,不是希望更大吗?”
    以加工中心为例,2003年全国生产的加工中心约1300台,但国内总共消费了6000~6500台,国产的加工中心只占市场需求的20%。恩宝贵,“这其中有些是我们能做到,而且可以做得很好的,把这一块都失去了,是否太可惜了呢?”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企业费好大力抠出了一台所谓高档的床子,可是用户却心存顾虑,不敢买。而普及型数控机床就不同,中档的产品总是占产品结构中的大多数,这在自身的基础上努把力就可以实现的,而老客户因为相信你的实力,才有尝试购买的可能。
    做笨工作提高可靠性
    2003年,我国共进口立、卧式加工中心4515台,其中立式加工中心3759台,占总量的83%,价值占总量的56%,立式加工中心的平均单价是7.8万美元。
    恩宝贵说,这些数字说明进口加工中心从数量到价值都是以普及型为主,高档只是少数。而这大部分的加工中心机床,国产与国外相比技术水平差距并不大,只要认真努力是有可能缩小差距,实现国内供应的。
    而下苦功,做笨工作,提高可靠性更是当务之急。恩宝贵认为,这几年国产加工中心可靠性虽然明显加强,但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国外机床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都在1000小时以上,而国产的大多在500小时徘徊。
    “1990年代初中国数控机床处在低潮期时,主要因为机床不可靠,MTBF过低,砸了不少企业的牌子。现在汽车行业对机床的拉动众所周知,但由于汽车生产往往是大批量生产,对机床可靠性更是提出了高要求。”
    恩宝贵介绍,台湾机床厂商的笨工作就做得比较扎实。机械手、滚珠丝杠等进行100万次的可靠性试验,在这过程中,工艺、材料上隐存的问题训会自然显现。台湾友佳FMH-630五轴加工中心MTBF可达1200小时以上。
    他认为,提高可靠性要从设计开始,到加工、装配、出厂检验以及配套件选购的过程。而可靠性试验的笨工作绝不可省。刀库、机械手、工作台、滚珠丝杠、液压件、电器开关等必须要通赤严格的可靠性试验。
    “技术参数指标应该是企业密切关注的一点,最好要跟国际中等水平接近。”恩宝贵说,虽然是普及型数控机床,但技术水平要跟着市场和国际水平的需要走。比如说,加工中心的定位精度1980年代是0.01~0.02毫米,而在1990年代末,国际上是5~8微米;重复定位精度也在5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第三届 CHINAPLAS x CPRJ 塑料回收再生与循环经济论坛暨展示会

上一篇:

我国机床产业进入全球第一方阵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