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注塑模具设计经验和大家分享

2012-03-29 09:00:24 来源:模具联盟   
核心摘要:本人在这个行业做的也有几个年头了,今天和大家分享下心的1. 符合塑件脱模:为使塑件能从模具内取出,分型面的位置应设在塑件断面最大

本人在这个行业做的也有几个年头了,今天和大家分享下心的

1. 符合塑件脱模:为使塑件能从模具内取出,分型面的位置应设在塑件断面最大尺寸的部位。
2. 分型面的数目和形状:通常只采用一个与开模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分型面。确定分形面应以模具制造及脱模方便为原则。
3. 型腔的选择:尽量防止形成侧孔和侧凹,以避免采用较复杂的模具结构。
4. 确保表面质量:分型面尽量不要选择塑件光滑的外表面,避免影响塑件的外观质量;将塑件要求同轴度的部分放在分型面的同一侧。以确保塑件的同轴度;要考虑减小造成塑件大、小端的尺寸差异要求等。
5. 有利于塑件脱模:由于模具的脱模机构通常设置在动模一侧,故尽可能使开模后塑件留在动模一侧。
6. 考虑侧向轴拔距。一般机械式分型 抽芯机构的侧向轴拔距都较小,因此选择分型面的时应将抽芯或分型距离长的方向置于动、定模的开合模方向上,即将短轴拔距作为侧向分型或抽芯。并注意将侧抽芯放在动模边,避免定模抽芯。
7. 锁紧模具的要求:侧向合模锁紧力较小,故对于投影面积较大的大型塑件,应将投影面积大的方向放在动、定模的合模方向上,而将投影面积小较小的方向作为侧向分型面。
8. 有利于排气。当分型面作为主要排气渠道时,应将分型面设计在塑料的流动末端,以利于排气。
9. 模具零件易于加工。

薄壁壳体塑件成型收缩紧紧包住型芯,故将型芯设在动模边,凹模设在定模边,开模后塑件留于动模,以利脱模。
垫圈类塑件,壁较厚而内孔较小,塑件成形收缩对型芯包紧力较小,若型腔设于定模,很可能塑件粘在定模上,模具势必考虑采用动、定模双脱模,因此采用型腔设在动模内,可采用推管或推杆脱模。
塑件外形较简单,但内部有较多的孔时,塑件成形收缩后必留于型芯上。型腔设在定模内,动模也采用推件板就可以完成脱模,且模具结构简单。
塑件的孔对称,故型芯也对称设置,如果要迫使塑件留在动模内,可将型腔和大部分型芯设在动模内,采用推管脱模。
塑件内部设有嵌件,外缘滚花时,型腔设在定模内不合理,因为嵌件并不收缩。采取型腔设在动模内,推管脱模。
塑件有嵌件,当彩侧浇口进料时,往往造成嵌件端部进料冲动,使端头溢料,故应采用顶端进料,并希望型腔设在动模内,使塑件留在动模。
塑件的同轴度要求高,应将型腔全部设计在分型面的一边,以确保塑件同轴度。
当塑件有侧抽芯时,应尽可能将侧抽芯部件放在动模内,避免定模抽芯。
当塑件有多组抽芯时,应尽量避免长端侧向抽芯。
要求壁厚均匀的薄壁塑件,不能采用一个平面作分型面,采用锥形阶梯分型面才能保证塑件壁厚均匀。
分型面不能选择在塑件光滑的外表面,以避免损伤表面质量。
分型面不能通过塑件上精度要求较高的配合面或螺纹面,否则影响塑件尺寸精度。
投影面积大的方向作动、定模的分型面,投影面积小的方向作侧向分型,以利模具锁紧。
一般分型面应尽可能设在塑料熔体流动方向的末端,以利排气。
分型面选择不当,会增加由于脱模斜度引起的塑件大小端尺寸差异。
分型面的选择应考虑方便型腔的加工。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第三届 CHINAPLAS x CPRJ 塑料回收再生与循环经济论坛暨展示会

上一篇:

解析模具行业制造信息化智能化路径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