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模具的现状

2004-02-06 17:06:00 来源:模具网   
核心摘要:1、冲模?? 大型冲模覆盖件模具为代表。我国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如东风汽车公司冲 模厂,已设计制造了富康轿车部分内覆盖件模具。一汽模具中心生产了捷达王轿车外覆盖件 模具。轿车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 模
1、冲模??
    大型冲模覆盖件模具为代表。我国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如东风汽车公司冲
模厂,已设计制造了富康轿车部分内覆盖件模具。一汽模具中心生产了捷达王轿车外覆盖件
模具。轿车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
模具的水平。在设计制造方法,手段上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
际水平,在轿车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和成本方
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
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叠片多功能模具,已达到国际水平。如南京
长江机器制造厂的电机铁芯自动叠铆硬质合金多工位级进模具有自动冲切、叠压、铆合、计
数、分组,转子铁芯扭斜,安全保护等功能,凹模采用拼块式,零备件可互换。常州宝马集
团公司的步进电机定转子带双回叠片硬质合金级进模。具有转子冲片落料、旋转72°再叠
片,定子冲片落料、回转90°再叠片、(以消除料厚误差)等功能。这两项模具精度达2μm,
步距精度2-3μm,双回转精度1′,寿命达到1亿次以上,制造周期5-6个月,而价格仅为
同类进口模具的1/2-1/3,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可以替代进口。其他如48、54、68
条腿集成电路柜架多工工位级进模、电子枪硬质合金多工进级进模、别克轿车安全带座式工
位级进模、空调器散热片多工位级进模,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但总体上和国外多工位
级进模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一般冲模方面,浙江慈溪鸿达电面模具制造中心的铁芯片复合冲模 ,实现系列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质量稳定,模具费用较一般低30%-50%,交货周期7-20天,并备有现货供应。在适应市场经济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2、塑料模??
    塑料模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模具。近年来,我国塑料模有长足的进步。在大型塑料模方
面,已能生产34〃大屏幕彩电塑壳模具,6kg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模具及汽车保险杠和整
体仪表板等的塑料模具。模具重要可达10-20吨。在精密塑料模具方面,能生产多型腔小模
数齿轮模具和600腔塑封模具,还能生产厚度仅为0.08mm的一模两腔的航空杯模具和难度
较高的塑料门窗挤出模等。在制造技术方面,首先是采用CAD/CAM技术,用计算机造型、编
程并由数控机床加工已是主要手段,CAE软件也得到应用。一般均采用内热式或外热式热流
道装置。少数单位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难度针阀式热流道模具,完全消除了制件的浇
口痕迹。气体辅助注射技术已成功得到应用。在高效多色注射的应用和抽芯脱模机构的创新
设计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 。在精度方面,塑件的尺寸精度可达IT6-7级,分型面接触间
隙为0.02mm,模板的弹性变形为0.05mm,型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0.02-0.025μm。塑料模
寿命已达100万次,但模具制造周期仍比国外长2-4倍,总体水平与国外比尚有较大差距。
??  3、压铸模??
    汽车和摩托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压模生产的发展。汽车发动机缸罩、盖板、变
速器壳体和摩托车发动机缸机、齿轮箱壳体、制动器、轮毂等铝合金铸件模具以及自动扶梯
级压铸模等,我国均已能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使汽车、摩托车上配套的铝合金压铸模
大部分实现了国产化。在模具设计时,注意解决热平衡问题,合理确定浇注系统和冷动系统,并根据制作要求,采用了液压轴芯和二次增压等结构。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压铸模制造精度可达0.02-0.05mm(国外为0.01-0.03mm),型腔表面粗糙度为Ra0.4-0.2μm(国外为Ra0.02-0.01μm),模具制造周期为中小型的3-4个月,中等复杂的4-8个月,大型的8-12
个月,约为国外的1倍。模具寿命:铝合金铸件模具一般为4-8万次,个别可超过10万次,
国外可达8-15万次以上。模具价格:国内约为引进价格折1/4-1/3。??
    4、模具CAD/CAM技术??
    模具CAD/CAM技术是改造传统模具生产方式的关键技术,是一项高科技、高效益的系
统工种。它以计算机软件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使工种技术人员能借助
于计算机对产品、模具结构、成形工艺、数控加工及成本等进行设计和优化。模具CAD/CAM
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八五”、“九五”期间,已有一大批模具企业推广普及了计算机绘图技术,数控加工的
使用率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以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为代表,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CAD/CAM
系统。如美国EDS的UGⅡ;美国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的Pro/Engineer;美国CV公
司的CADS5;英国Delta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
还引进了美国AC-Tech公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第三届 CHINAPLAS x CPRJ 塑料回收再生与循环经济论坛暨展示会

上一篇:

我国模具技术的发展趋势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