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金亟待大块状

2005-10-27 18:03:00 来源:模具网   
核心摘要:1976年,我市依托上海国有企业创办了第一家五金机械企业,从事简单的五金零部件加工。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服装市场一度疲软,利润空间缩小,许多精明的平湖人纷纷将目光转向了五金机械加工,于是,一批家庭作坊式五金机械加工企业陆续创办。凭着几台简易机床和吃了上
1976年,我市依托上海国有企业创办了第一家五金机械企业,从事简单的五金零部件加工。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服装市场一度疲软,利润空间缩小,许多精明的平湖人纷纷将目光转向了五金机械加工,于是,一批家庭作坊式五金机械加工企业陆续创办。凭着几台简易机床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业务单子,不少企业开始上马起步。由于加工的门槛低、成本小、没有大风险,一些五金加工企业很快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平湖小五金的名字由此响起来。平湖市斯迈克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一个五金机械企业。1985年创业初,企业只有2台机床、2名员工,是典型的家庭加工作坊。此后,通过收购黄姑镇五金厂,与上海斯迈克工具厂联营,逐渐扩大了生产规模,拥有了稳定的客户和市场。如今,企业已有200多台机床、240多名员工,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激励政策的扶持下,平湖小五金渐成气候,出现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五金机械企业。特别在黄姑镇,小五金牵手老百姓,“扎堆”加工态势凸显,大多数企业为上海外资企业和美国、日本客商加工五金零部件,目前,全镇五金机械企业达152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去年,五金机械实现产值11.88亿元。适应五金加工业的发展,2004年底,平湖市五金机械行业协会、长三角五金机械产业科创中心相继建立,今年6月28日,五金行业网站注册成功并正式运行,会员企业得到了免费注册和培训,增加了供求信息平台。目前,科创中心又在积极筹备产品展示中心和检测中心,为企业集聚发展提供发展平台。三大症状困扰产业升级 

仅仅地域集中还远远称不上块状经济,只有依托龙头带动,使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拥有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才能真正形成块状经济。与之相对照,平湖五金业差距不小,最突出的表现为“小、乱、散”。 

集聚在黄姑镇的众多五金企业中,只有上海紫光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平湖分厂、平湖市江茂电梯配件有限公司、平湖市斯迈克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等少数几家企业职工人数在200人以上,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除此之外,约70%的企业均为小企业,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下,有的甚至还是家庭加工小作坊。 

“乱”的主要表现来自于企业内部。虽然经过这几年发展,平湖五金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好评,但客户们普遍反映,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尚待提高。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次,我市某家五金企业参加与日本、荷兰等国的商贸洽谈会。洽谈中,外商对这家五金企业的加工能力十分看好,并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但外商实地考察后发现,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于是对这家企业的产品品质提出质疑。最终,企业还是与即将到手的外贸单子失之交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黄姑镇还有五六十家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业务单子不稳定,经常处于开开停停的半经营状态,管理十分松散。 

此外,我市五金机械企业加工的产品种类互不相同,有汽车零配件、电梯配件、阀门、印刷机等等,产品覆盖面广,与洁具、童车产业相比,体现不出明显的行业特色,导致企业间的关联度不强。如一个从事电梯配件加工的企业与一个阀门加工的企业不存在相同的价值链和技术链,合作的可能性很小。加强合作形成产业链条 

合作是块状经济的生命,平湖小五金的出路在于增强企业间的关联度。 

首先,以“龙头企业+中小型企业”为模式,加强企业间的合作。目前,平湖五金加工主体以中小企业或家庭工厂为主,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便成为提升五金机械产业的首要条件。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筛选一批相对成熟的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引导其通过联合与合作实现低成本扩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第三届 CHINAPLAS x CPRJ 塑料回收再生与循环经济论坛暨展示会

上一篇:

驱动模具制造软件的探索处理新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