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工具企业规模不经济:软实力严重匮乏

2009-04-21 11:04:46 来源:模具网   
核心摘要:一直讨论得甚嚣尘上却又迟迟未见动静的北京机床产业的整合,据悉,在今年将终见分晓。据相关人士透露,整合的形式可能与产品类型有关。 这显然也是对企业规模经济性的探索。 眼下,金融危机对机床工具行业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2月机床工具全行

一直讨论得甚嚣尘上却又迟迟未见动静的北京机床产业的整合,据悉,在今年将终见分晓。据相关人士透露,整合的形式可能与产品类型有关。

这显然也是对企业规模经济性的探索。

眼下,金融危机对机床工具行业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2月机床工具全行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472.3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长率比上年同期低8个百分点。具体到企业而言,不少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难以为继,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这样的状态放慢了企业的发展步伐,但也使企业对于自身的发展也有了更深的思索,比如对于企业规模的思索。一般来说,规模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点。

企业规模要符合经济发展趋势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为什么世界市场外贸导向型、出口外贸型的企业首先会碰到困境呢?

首先,本质上,这些类型企业的效益大都是在高的环境牺牲、高的能源消耗这样的情况下取得的。这也是历史螺旋式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先是污染环境取得经济效益,然后再拿钱治理环境。但发展到目前,这种类型的企业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总量控制是中国经济发展走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很重要的因素,这意味着行业发展要控制总量。所以从行业企业发展角度看,也绝对不能再以生产台量来决定企业规模。

其次,要淘汰落后。淘汰落后生产力,实际上也就是怎样做好产品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并不是企业开发了某个产品,把样机做出来了就好了。首先,从产品开发到市场培育,到产业化,有一个过程;其次,从内部来讲,还要考虑劳动力素质、人员素质结构、工艺装备、能力结构等等是否能满足产品结构的需要。所以,工信部提出,要把技术改造放在工业发展的突出位置是很重要的。有机床企业老总表示,实际上,很多机床工具企业目前库存、在制品该处理的要处理掉,对落后的生产不能再进行投入,从产品开发开始到工艺装备能力的配置上必须有高的起点。

这两个大趋势应该是机床工具企业确定企业规模时必须要遵循的。

有研究显示,企业的规模或许在更大程度上与企业所承担风险的规模成正比。另一方面,统计数据表明不景气阶段比景气阶段更容易激励企业技术进步。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就使得企业规模与长期技术创新的概率之间呈现出正的相关性。

这样的研究论据似乎也可以佐证,眼下整个行业对于企业规模经济性的认知和追求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了。

提升企业规模不等于生产扩张

其实,行业企业的兼并重组行为从没有停止过,其形势也不拘一格,这显然都是对企业规模扩张的探索。

比如,以地域为约束的企业整合。沈阳机床集团、大连机床集团、上海机床集团、秦川机床集团、重庆机床集团,还有文章开头提到的北京机床等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其次,海外收购也是一种改变企业规模的方式。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德国科堡一直被奉为业内收购典范;杭州机床集团与德国aba z&b公司的结盟也卓有成效;2008年10月,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星火机床还一举收购了收购法国索玛公司、参股德国亨利安公司。

另外,还有行业间的重组。比如天马轴承收购齐一机床,中国通用入主齐二机床等。

一直以来,行业都提倡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情况,鼓励和引导企业之间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经济的方式,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源,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技术领先企业和优势企业兼并产业链相关企业及关联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使上述企业在危机中取得快速发展。

兼并重组是可以直接扩张企业的生产能力,而生产能力只是企业规模的一个要素,如果综合考虑,怎样的企业规模才是最经济的呢?

对于企业规模的理解一直有误读。比如,国内某大型机床集团就曾经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要在某年使公司的经营规模上一个台阶,进军世界机床20强的行列,再到某年,公司的经营规模将再上一个台阶,进军世界机床10强。

即便真的如愿进入了世界前几强的排名,事实上也并没有带来真正的规模经济,比如金融危机的考验就使单纯注重生产规模扩张的大型集团企业受到严重冲击。

行业对于企业规模的建设目标又如何呢?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总干事长吴柏林在行业会议中讲到,行业要着力培育3~5家具有综合实力的世界级机床制造集团,同时要根据机床工业本身的发展特点,支持专业化生产和工艺社会化协作,实现生产流程再造。鼓励和扶植一批“精、特、专”的小巨人企业发展,特别要支持功能部件、数控专用刀具、精密专用机床、特种加工机床等专业的小巨人企业发展,形成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骨干力量和新的制造体系,努力提高行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显然,大小不是重点,关键是适合企业的发展,要有规模经济效应。

软实力和硬实力

专家表示,企业规模有一个均衡的结构问题。比如过速扩张可能导致企业资本实力与生产规模不相当,产生过高负债,因此抗风险能力非常低。这次金融危机中首先倒下的雷曼兄弟,亚洲金融危机时期,韩国的前30家大企业大宇、珍露、汉拿、起亚等都是由于过速扩张导致过度负债,最后膨胀致死。

金融危机中,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没有营销体系、没有研发体系的,完全靠订单吃饭的企业,那些有庞大的生产体系、但没有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可能会比一些小企业还要先倒下。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国内机床工具企业有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这正是软实力的作用。

所以说,企业的规模还应涵盖创新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品牌影响力、系统集成能力,融资能力等软实力。在国内机床工具行业,大多数企业都有强烈的扩张意识,但软实力和硬实力不匹配,造成了大而不强。

专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现在大型企业的成长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并非全是企业自己所有,但企业要有良好的信誉和融资能力;企业需要的技术不一定全部自己研发,但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产品不一定全部自己生产,重要的是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能力是软实力的核心部分,品牌则是企业高端的软实力,而创建自主品牌显然比产能扩张要困难得多。

眼下,危机的形势,正迫使中国机床工具企业必须改变那种一门心思扩张生产能力的做法,而是加快补上软实力这一课,实现产品技术和营销模式的突破。#p#分页标题#e#

下一篇:

DMC2024打造上下游互联互通大平台,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创造更多商机

上一篇:

模具的绿色设计与制造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