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模具企业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2010-09-25 09:22:57 来源:模具网   
核心摘要:20世纪50年代,宁海模具主要靠卡尺、榔头、手摇钻床等简单工具敲敲打打;60年代到70年代,宁海开始出现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
20世纪50年代,宁海模具主要靠卡尺、榔头、手摇钻床等简单工具敲敲打打;60年代到70年代,宁海开始出现冲压模具塑料模具,并逐渐带动了塑料制品工业,使宁海发展成为能够为一大批国内外主要家电、电子品牌生产模具的基地;到了80年代,一些宁海模具专业企业出现铜等金属制品的模具制造工艺,并且带动了宁波市水表工业的发展。一部分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始生产压铸模具,发展成为上海大众等公司的配套合作单位。在这一发展阶段,宁海模具企业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步入大型精密模具的制造领域,1987年宁海成功开发出国产第一套双桶洗衣机注塑模具,研制出国内第一套54厘米、64厘米彩电塑壳模具和国产第一套17厘米彩显塑壳模具;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宁海已经能够生产大型、高精度模具,并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

  宁海模具行业直面挑战

  到了20世纪末,随着国家振兴中西部战略的实施,中西部模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湖南、江西、广西、重庆等地都相继建起了模具产业园。以前这些地方的摩托车、家电等模具产品都会拿到浙江做,但一夜之间,他们却变成了模具的生产重地。新兴模具加工制造基地的崛起,使得国内模具制造的竞争顿时激烈起来,技术含量低的低档模具加工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总体上还处于中低端的宁海模具加工业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宁海县模具协会会长鲍明飞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当时参加一家洗衣机生产企业的模具报价,宁海的模具厂家报了45万元,而另一家中部地区厂家却直接报出了18万元的价格。对宁海模具来讲,这样的报价连成本都不够。照这样下去,不要提什么产业升级,就是生存都很困难了。与国内其他地区特别是余姚、北仑和黄岩这些周边地区的模具行业迅猛的发展势头相比,宁海模具无论是发展速度和规模,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是都让人有一种雄风不再的感觉和担忧。

  宁海模具产业集群化发展

  针对模具市场的突变,宁海县委、县政府审视度势,作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把模具作为县里首个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举全县之力来抓。并于1998年成立了宁海县模具行业协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打出了一套套组合拳,使宁海模具产业重展雄风。

  宁海模具城总面积1000亩,于2000年底奠基建设,2002年8月模具加工企业开始入驻。截至2009年底,模具城已成功开发了两期工程,建成厂房30余万平方米,入城企业330余家。在模具城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政府将服务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先后在城内挂牌成立了宁波市模具检测中心、宁波国际模具产业开发中心、宁海模具信息中心、宁海县模具产业培训服务中心、宁海县模具展示中心、宁海模具城热处理中心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无微不至的服务。

  实践证明,建设模具城为宁海模具产业摆脱困境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进“城”后企业一般都呈现出了两种现象,一是许多中小企业就像进了“孵坊”一样获得了快速成长,如“益群”、“再灵”、“联鑫”等企业,进“城”前的年产值都只有100万元左右,进“城”不到两年时间就做到了1000万元以上;二是促进了专业分工,从设计、生产、组装到热处理等,逐步形成了分工协作的“大生产链”,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明显,模具城的产业集聚效应得到了充分体现。

  近年来,先后有200余家企业在模具城“孵化”成功后另外辟地建厂,成为宁海模具产业的支柱和生力军。2005年,宁海模具城被评为“省级塑料模具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2006年,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宁海)模具城”称号。

  宁海模具行业能够快速回复元气,与政府政策上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模具制造必须依托高端机械设备和高科技人才的支撑,才能生产出高精密的产品,单凭企业自身的积累,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改造、缩短与国外的技术差距,有着很大的困难。几年来,宁海积极争取国家政策,一批模具企业被列入增值税先征后返范围,为企业积累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创造了条件。

  2002-2006年间,宁海模具企业享受国家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共计返税5600余万元。11家骨干企业在返税政策的激励下,四年内共计投资3.4亿元用于技术设备改造升级;全县的数控机床从6台增加到3000余台;2006年,引进北京工业大学设立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宁海产业基地,提升宁海模具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这一波技术改造升级,使宁海的模具设计和制造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2002年前,宁海企业制造一套1.5P的空调挂机模具,从设计到试样需要75天,完成技术改造后只需38天;一套洗衣机模具,原来需要工期85天,现在只需41天,缩短了一半;精加工由5-7μm提高到了3-5μm,超精密加工开始向纳米级(0.1μm)进军;产品合格率从60%提升到97%;模具的使用寿命从10-50万模次提高到100-200万模次。事实再次雄辩证明,高水平的技术改造是企业实现裂变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宁海模具市场优势显现  订单需求回升

  随着国内模具市场的日益拥挤,利润也越来越薄,要想取得新的发展,不能光把眼睛盯在国内阵地,而应该进入国际市场。一般来说,国内的模具利润基本在5%-10%,而国外市场的利润则有20%-30%。2002年,宁海模具企业开始尝试走出国门,前往德国参加欧洲最大的法兰克福模具展。这次参展,不仅让宁海模具企业大开眼界,找到了自己在世界模具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和存在的差距,而且带回了大量订单。从此以后,宁海模具继续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到美国、中东、印度、俄罗斯等众多地方参展,加强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外资模具企业来宁海投资设厂。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在国际市场上“与狼共舞”,宁海模具终于杀出了一条海阔天空的出路,如今,宁海的模具产品有将近一半是为海外市场生产。

  几年来,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企业的不懈努力,宁海的模具产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宁海企业为北京奥运会制作了奥运火炬模具,神舟飞船上的接插件,也是宁海模具企业生产的。至2009年底,宁海共有模具专业制造企业500余家,小型加工企业和企业内设模具车间2000多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产模具4万余套,年产值达到51亿元。#p#分页标题#e#

  航亚模具首推行业验收标准

  宁海航亚模具有限公司位于中国模具基地、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百强县的滨海城市——宁波市宁海县模具城G4,距宁波栎社机场45公里,东方大港——北仑港70公里,且同三高速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捷。据王声杭总经理介绍,该公司是一家拟代国内外模具采购商进行验收(检验)模具的代理公司,同时承接国内外精密模具的设计制造及塑料产品的加工制造。公司以客户的模具质量为本,从客户制造模具成本的角度出发,对国内外委托在模具制造厂制造的模具进行过程检验和最终模具出厂验收。同时本公司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对各模具制造商进行制造能力评估考核,对模具的前期报价进行分析核价,对模具设计进行评审分析,对在制模具的过程进行跟踪,对在制模具的过程质量进行跟踪,对模具试模的检验进行跟踪。本公司将对上述所有的跟踪及检验提供合理的书面分析报告,以供客户及制造商参考。公司制造的模具,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标准进行制造验收。目前公司制定有一系列模具过程跟踪检验标准、模具出厂验收标准、制造商能力评估标准等各类标准参考手册。

  宁海航亚模具有限公司以专业的检验技术(经验)为基础,配以标准的检验要求,以书面的实际方式确保国内外模具采购商在制模具的实际进度,提升模具加工过程的质量,保证模具出厂的合格率。公司以高质量模具为理念,以客户的成本为出发点,减少客户因模具在制时过程跟踪的人力、经济浪费,而达到客户在制模具质美价廉的要求。

  作为国际模具及塑胶五金产业供应商协会会员单位,宁海航亚模具有限公司将竭诚为广大企业提供真实、可靠模具加工过程的跟踪记录,竭诚为广大企业提供公正、有效的模具合格出库依据。

  现在宁海航亚模具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与浙江工商学院、宁海校园基地等校企辅导合作的精英企业。像宁海航亚模具有限公司,宁海模具企业又在推进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进军高端模具市场,支撑宁海模具产业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永立鳌头。宁海,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模具产业基地”。

  宁海经验值得借鉴

  国际模具及塑胶五金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指出,产业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发展一个产业增加一条富路,产业强则实力强,产业兴则人民富。要实现经济社会的突破性发展,大幅度提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重点在工业、关键在产业。

  宁海经验告诉我们,产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可循。其一,因地制宜是发展特色产业的前提。10年前宁海将模具作为县域首要重点扶持的产业,是因为它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街头巷尾,前店后厂,到处都是模具加工企业,有利于择优培育,在市场竞争中求突破。其二,政府扶持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的推力。宁海建设模具城,把小企业引进去“孵化”,壮大后供地建厂,这种“孵化器”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搭建了非常优越的起飞平台。其三,创新升级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的关键。停顿就会落伍,创新必增活力。宁海坚持放水养鱼,鼓励企业加快技改创新,换来了企业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和管理升级,使企业实现了裂变式的发展。其四,招商引资是加快形成特色产业的捷径。宁海的模具产业一直处于发展状态,积极欢迎外来投资商的加盟,该县现有模具专业厂家500多家,并有2000多家专业车间和作坊式厂店,形成了梯度开发、结构合理、布局严密的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第三届 CHINAPLAS x CPRJ 塑料回收再生与循环经济论坛暨展示会

上一篇:

ECFA时代的台湾机床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