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业上海比武 技术主导未来格局

2005-08-23 18:39:00 来源:模具网   
核心摘要:为期4 天的2005中国国际轴承及其专用装备展虽已于6月10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落下了帷幕,但其对行业的影响力却并未随之消散。尤其是本届展会以500多家参展单位、3万平方米参展面积,创下了历届轴承展会的新纪录。国内知名企业踊跃参展,世界轴承巨头几乎悉数出场,从中
为期4 天的2005中国国际轴承及其专用装备展虽已于6月10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落下了帷幕,但其对行业的影响力却并未随之消散。尤其是本届展会以500多家参展单位、3万平方米参展面积,创下了历届轴承展会的新纪录。国内知名企业踊跃参展,世界轴承巨头几乎悉数出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近年来我国轴承行业的一些格局演变。 
    三足鼎立民企劲头十足 
    本届展会参展企业数量创出新高,其中民企参展数量巨增,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民企强劲的发展势头。 
    据新当选的轴协常务副理事长郑如辰介绍,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轴承产业的主力军。 
    资料显示,2002年国企、民企、外企销售额的比例为40∶40∶20,2004年依然是三足鼎立,但比例变为25∶55∶20。 
   轴承行业2005年1~4月的统计数据仍显示了民营企业的强劲增长态势,以利润计,万向居首位,五洲新春、人本集团分居第二、三位,这三家所创利润占行业91家被统计企业利润总额的50%以上,而民营企业占据了被统计企业利润总额的80%以上。 
    近年来,轴承行业国企严重分化。国企龙头瓦轴、哈轴发展势头依然良好,捍卫着国企的地位。瓦轴在展会上还独家举办了瓦轴集团发展战略发布会。洛轴、襄轴等则走上了被兼并重组之路。 
    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一些著名的轴承跨国公司纷纷以各种形式在我国设厂。他们声称,谁不进入中国,谁就会丢掉21世纪。加入WTO之后,跨国轴承公司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以期尽快扩大市场占有率,确立竞争优势。此次在展会上亮相的FAG、NTN、NSK等世界著名轴承公司已悉数在中国投资建厂。 
    从展会上透出的信息可以明显地看出,外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部署进入了新的阶段,从大规模的生产性投资开始转向研发技术方向投资。 
    舍弗勒集团(INA、FAG)亚太区销售/市场与研发副总裁约翰·弗兰克在展会上正式宣布,舍弗勒集团将投资2500万欧元在上海附近建立中国技术中心,进一步扩展其在亚太区的研发网络。“满足本地需求的最佳途径是利用当地资源,从而我们致力于本地资源对亚洲客户的需求做出更快的反应。因此我们的技术中心孕育而生,以确保与我们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步调一致”,约翰·弗兰克如是说。 
    而NTN也透露出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计划。 
    此前,NSK等世界著名公司已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这些不约而同的行动显示着外企已经开始在中国进行新的战略布局。他们正将投资重心转向技术研发,加快步伐抢占中国市场的制高点。 
    民营企业则抓住当前部分国有企业较为困难的时机,兼并、改造国有企业,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和品种规格,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力图在中国形成几个可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企业集团。人本集团、万向集团、浙江天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以预见,民企的份额还将继续扩大。 
    提升装备技术竞争加剧 
    本届展会,汇集了一批高、精、特、新轴承产品及先进轴承装备仪器,琳琅满目,相互争艳。同时,磁悬浮轴承技术在机床中的应用、延长轴承寿命、钢球制造的最新发展等八场技术讲座,也为中外企业交流世界轴承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搭建了平台。 
    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在展会上装备企业面向市场推出了一系列新一代工艺装备,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轴承制造企业对加工工艺装备的要求在提升。如:轴承套圈精密冷辗扩工艺技术已得到许多企业的关注,由洛阳轴承研究所率先开发出精密冷辗机后,本届展会上就有宁波雄狮、洛阳华众等5家同时推出产品;由上海莱必泰首先推出轴承磨削超精生产短线后,本届展会上已有不下6家推出自己的新一代产品,这表明自动生产短线已被广大轴承企业接受,随着它们被广泛采用,中国轴承行业的制造技术水平必将大幅提升,竞争力必然增强。 
    中国轴承协会有关人士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轴承工业要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进步型转变。要在继续发展轴承产能的同时,加大轴承技术进步、科技创新的力度,特别要以产品的寿命、可靠性和滚子轴承减振降噪为重点,进行新一轮技术攻关。要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制造水平,提升高精度、高性能、高附加值轴承产品在行业总量中的比重,以满足主机快速发展的需要。要积极培育科技队伍,努力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产品与技术,全力抓好“十五”技术攻关项目的完成。 
    外企的大规模介入尤其是外企将投资重心转向技术研发,向我们发出了警示。要提高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必须把推进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放在非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第三届 CHINAPLAS x CPRJ 塑料回收再生与循环经济论坛暨展示会

上一篇:

黄山皖南机床有限公司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