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2008-06-11 14:59:52 来源:模具网   
核心摘要:关键字: 机壳|工艺分析|排样设计|结构设计 摘要: 针对机壳工艺结构特点,巧妙地安排排样载体,设计切断与弯曲工序,实现了连续冲压的可行方案,设计了合理的排样与模具结构。解决了四面弯曲盒形制件的连续冲压瓶颈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品不良率。 典型的四
关键字:机壳|工艺分析|排样设计|结构设计

摘要:针对机壳工艺结构特点,巧妙地安排排样载体,设计切断与弯曲工序,实现了连续冲压的可行方案,设计了合理的排样与模具结构。解决了四面弯曲盒形制件的连续冲压瓶颈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品不良率。

典型的四面弯曲的盒形机壳零件,如图1所示,材料为SECC,料厚0.6mm,为满足制件的装配要求,未注公差的尺寸均执行GB 1394-2002:冲裁特征按ST6级、成形特征按FT7级。为满足大批量的需求,工程研讨决定采用连续冲压的成型工艺方案,但是密集的散热孔和四面弯曲特征是模具设计的技术瓶颈,对此设计了切断与弯曲工序复合结构应用于级进模中,满足了成本、质量、批量等多方面的要求,经验证该工艺方案与模具设计是可行、可靠的。

图1 零件示意图

1 工艺分析

1.1 材料性能分析

SECC是日本JIS牌号,也就是电镀锌钢板,近年取代了传统的SPCC钢板作为电器、通讯等产品的壳体零件的主要材料,它保持了SPCC(冷轧板)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好等优良性能,其镀层具有较好的耐指纹和耐腐蚀性能,且不含任何对粘结剂结合力或涂漆性能有害的微量元素,利于环保。所以,SECC冲压性能非常好,并被广泛应用。

1.2 结构工艺性分析

由图2毛坯展开图可知,该制件各特征都没有超出冲压工艺极限,但是分为126个 的孔属于密集孔。冲孔凸模的安装空间受限,需要分步冲裁,并采用台阶式圆形凸模(GB2863.1)密集型的群装方案;其外形落料曲线非常复杂,在冲裁工序安排时必须从零件加工的可行性和寿命角度考虑,必须分段进行简化,逐步冲裁。前后两次的“接刀”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标识为O、P、Q、R的4道弯曲为主要弯曲,其角度为90°,直边高度比较大,卸载后的回弹较大,所以需要采用斜楔弯曲成形减少回弹;其余的14道弯曲(图中标识的A-R共18道弯曲),其方向不一致,需要根据4道主要弯曲决定向上或向下折弯。

图2 展开图

2 排样设计

因为制件的主要结构特点是四面弯曲,采用双载体或中间载体都可能导致无法顺利成形,并且料厚为0.6mm,材料刚性较差,所以决定双侧载体排样方式。这样既能满足成形要求,又能提高材料利用率,精定位的导正孔安排在载体上。从图3可以看出,搭边废料较小、轮廓曲线复杂,采用当料销粗定位不切实际,故采用侧刃定位。

排样图的工序安排,如图3所示:(1)刻印(打标记);(2)冲孔、冲裁外形;(3)冲孔、翻孔;(4)冲裁外形;(5)冲孔,冲裁外形,弯曲标识A处、B处和C处;(6)弯曲标识G处、H处、I处和J处;(7)弯曲标识K处和L处;(8)弯曲标识M处、N处、D处、E处和F处;(9)弯曲标识O处和P处;(10)弯曲标识L处和R处,分离。

图3 排样图

3 模具结构设计

制件结构尺寸较大,排样工位较多,导致模具规模较大,合理设计模具结构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模具总装图,如图4所示。设计重点如下。

 

1底板 2模脚 3下模座 4下垫板 5凹模固定板 6卸料板 7卸料背板 8凸模固定板

 9上垫板 10上模座 11垫块 12弹簧安装板 13顶板 14浮顶导料销 15外导

16卸料弹簧 17卸料螺钉 18内导 19导正销 20浮顶块导柱 21定位销 22压料销

图4 模具总装图(仅标注结构零件)

3.1模架与导向装置

该模具模架为自制四滚轴导柱式钢质模架,模具结构比较大,模板由3块板相拼而成。因新做冲裁间隙为0.03mm,仅仅依靠6个外导柱无法消除模内不定因素引起的导向误差,所以在模板内装有12套自润滑小导柱,大大提高了模具精度与安全保障。

3.2定位装置

级进模的定位包括导料和定距。模外采用导料板导料,模内用浮顶两用导料销(件14)。由图3的排样可知,外形落料完成后,无法设置导料零件。所以,前端的条料的导料精度要求较高。另外,制件成形特征较多,为送料顺利,除浮顶两用导料销浮料之外,还在多处利用浮料块的浮料装置进行浮料。定距是由侧刃装置粗定距、导正销精定位。

3.3卸料装置

SPCC材料刚度虽好,但料厚仅有0.6mm,必须采用弹性卸料装置,除卸料之外,还兼有压料功能,确保制件的平整度。同时,冲裁凸模与卸料板的单边间隙为0.01mm,小于冲裁间隙,对凸模就有导向作用。卸料和压料力要求较大,需要的弹簧较多,采用一般的弹簧安装方法无法满足空间要求,这里设计为弹簧安装于安装板内。

4 结束语

本文详细介绍了巧妙设计排样载体和工作零件,实现了连续冲压盒形弯曲制件的可能,虽然模具结构复杂,但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制件精度得到了保障。通过近两年的生产实践,该模具运行稳定,满足了大批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孝培.冲压设计资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2] 王俊彪.多工位级进模设计[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3] 田嘉生.冲模设计基础[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

下一篇:

第三届 CHINAPLAS x CPRJ 塑料回收再生与循环经济论坛暨展示会

上一篇:

日本制造业之优势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